人脸识别与防沉迷的交集碰撞

2020-10-252254

    你愿意每次打开游戏都先来一个七彩跑马灯人脸识别照亮你的眼吗?你愿意每次在游戏里花钱或在视频里打赏,前置摄像头都来照着你的大脸考问你的灵魂为什么要充钱吗?这些不是瞎想。近年来熊孩子花巨额在网游上,家长擦屁股的事儿已经不少见了。微博10.23日动态,腾讯宣布未成年保护措施再次加强。“充值触发人脸识别时,自动进行语音播报和画面提示,再也不怕熊孩在来要‘脸’了”。防止沉迷.png
    其实一些有的家长在呼吁要求各大游戏厂商直播平台无差别的人脸识别这个建议上真的一直都没怎么停过。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一次登录或者花钱都要调用人脸,识别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游戏和氪金,虽然大家都很愿意支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但是孩子的锅真的不该让全社会来背。
    搞全民无差别人脸识别未成年人,这个看起来似乎合理的解释,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家长的会呼吁人脸识别?现在多数孩子不仅直接拿到父母的手机和账号,甚至不少掌握的父母的手机的密码,还有更夸张的,不少家长手机里面存储了孩子的人脸,只要扫到孩子的脸手机就可以解锁,甚至支付。这也是目前多数人脸识别的逻辑,比如微信支付,他只会调用你存在手机里的本地的人脸,也就是你用来解锁手机的那张脸,而不会管这张脸是否属于微信银行卡实名绑定的那个人。其实只要家长管好自己的密码,或者别给孩子录指纹和人脸。孩子根本就没办法随便充值。<u>但是很多家长白白放弃了这个性价比最高,最简单的第一道防线。</u>把钥匙丢了,让得让全社会给他们看门。
  • 另一种人脸识别则是家长们呼吁的那种人脸识别方法,即远程人脸识别。这个人脸识别是直接进入公安部的权威数据平台进行校验。直接和实名认证人的身份证照匹配,看你是不是本人。如果你是拿父母手机玩的,孩子人脸识别就会不通过。这个时候家长们很开心,这么有效,那么直接所有的游戏在登录和充值的时候都要远程人脸识别,不就好了。首先,央行等相关监管部门表态,认为人脸识别存在算法漏洞,隐私泄露,一系列风险。人脸识别算法,为了保证用户在高光或者光线昏暗的场所的用户体验问题。人为的调低了准确率的,就是说长的差不多的人也有可能通过,花了那么大力,由于用户不同的手机和环境因素识别失败,孩子又充了钱。这个时候家长找谁去背锅呢,都把孩子跟自己长的太像。

    再展开说说问题。根据国家的网络安全法规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应当遵守收集的必要性原则和知情权原则,游戏等app采集人脸必须要征得当事人同意,如果厂商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采取强制采集所有人的生物信息,那会有很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同时面部识别特征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一种,而且每个人都只有一张脸,绝对属于个人敏感信息的范畴。人脸与特征的安全存储与加密,涉及手机终端、网络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应用集成商等多个环节。如果在某个环节出现了大面积泄露公民生物特征的隐私信息。那么后果简直无法想象。去年就荷兰安全研究人员在推特上曝光表示,中国一家面部识别公司存在数据泄露,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其人脸跟踪数据的记录。而此次数据泄露事件设计256万人的数据共计680万条记录,囊括个人的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捕捉地点等等,几乎等于全方位的暴露的当事人的行动。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每次登录游戏都要人脸识别,而且还要担心自己的人脸信息被非法记录售卖,这种戏玩的还有意思吗。除了以上风险,从经济角度看,这还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全国玩家算几个亿,倘若玩家算计每天打游戏三四次,加起来就是十几亿次对公安部人脸系统的数据请求。目前,公关部人脸认证系统需要支持各类社会与金融服务,如国家税务总局的个税app、公检法的在逃人员识别等等,系统资源占用情况较为紧张。明明每个家长都只要把管好自己的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带来的是全社会玩家十几亿次的人脸识别的时间,公共系统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简直就是巨婴家长,全社会都得陪着云养娃。而就是因为多数家长为了避免孩子烦自己,直接给孩子录了人脸,可以随时自己玩手机。家长是方便了,把锅甩给我们了。从国家层面来说,主管部门要求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消费金额,而企业们也纷纷进行了跟进。比如落实实名制,推出防沉迷系统,未成年人硬性要求游戏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节假日才能3小时。有的大厂率先推出了一些工具,家长和老师,只要登录平台绑定好账号,就可以管理孩子玩游戏的时长和消费。
    管理孩子过度玩游戏可能很难,但是技术也不是一种魔法,一刀切的直接解决问题。与其要求所有玩家人脸识别,不如先从定期更换自己手机密码做起,大可不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损害其他人应得到的权利,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享
点赞1
打赏
上一篇:2018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微信小程序?
下一篇:数据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