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与巴菲特交换财富,你愿意吗?丨摸象系列

2020-04-181535

用年龄与巴菲特交换财富,你愿意吗?

如果能和巴菲特交换一下财富,代价是和他交换一下年龄,你会换吗?

可能20~30岁会是一种回答,30~50岁是另一种回答。有兴趣文章下面留言。

我想,假设老头子还能再活50年,年纪轻轻的我不会接受这样老态龙钟的有钱余生。

法国人帕斯卡说过一句名言,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此生此年此刻如何度过,在越来越长寿的现代人来看,有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200天后,美国下一届总统大概率将在73岁的特朗普和77岁的前副总统拜登之间产生。

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的政客到了这个年龄,仕途顺遂的都要告老还乡了。今年年末的美国总统大选,我们将能再次被“激励”,学习学习什么是老当益壮,看看怎么度过余生。

要么高要么低,没有中间

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有各种各样的积累形成千奇百怪的人生观,有佛系、儒系、法系、道系、二系、仙系,什么活法都有。但应不应该变得很富有,这是我们这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80到95这十五年出生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不成功的代价太大了。这代人很多人想要变得富有,发大财,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发不了财的遭遇都很惨,不论生老病死,还是平常所遭遇的委屈。

反观我们的邻居,那才是真正的佛系。东亚日本,香港,台湾的年轻人都陷入一种绝望,就类似我不论多努力多少,快一步慢一步都一样,力争上游改变命运都不可能了。大前研一写过《低欲望社会》,日本社会固若金汤,年轻人看不到梦想,也没办法野心勃勃,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日本大导演北野武也拍了一个广告,反应了老一辈对低欲望年轻人的焦虑,他希望年轻人不要害怕失败挫折,勇于追求梦想。因为不成功非常惨,不高端就是低端,没有中间状态,国内年轻人的佛系,也是越来越和我们的邻居趋同了,野心勃勃也没办法。

今天时代的年轻人面临一个上世纪人没面临过的问题,今天需求量很大的职业,很大一部分十年前都没出现过。未来可能也会出现更多一些职业,我们的教育系统也在为未来不知道什么样职业培养学生。上辈子那种分配工作分配房子,简单的熬年头,是今天都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维持现状都不一定有安全感,甚至是很努力才能维持现状。

如果纯粹长时间做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人很容易熬废了什么都干不了。

就像这次疫情,很多传统的销售都转成线上的主播了,连罗永浩都参与进来。身边一些销售都开始做网上直播卖货了,都开始学习别人怎么在网上卖货。

这种剧烈的变化,极速的淘汰,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来应付明天的变化,这让很多人没安全感,让人焦虑痛苦。

那如何获得幸福,按照幸福=效用/欲望,既然没办法改变命运获得更多的效用,那就控制自己的欲望,用佛教的视角来寻找内心的幸福。我们应该节制,应该适可而止。

以上的分析可能是扯淡的,佛系某系,其实只是年轻人一种自我消解的自嘲,是年轻人太累了。我们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难题,一切难题,换个视角,给个解释,我们就能坦然面对了,虽然问题也没根本解决。

如果放到更长远的中国人的历史来看,进则儒,退则道,隐则佛,今天我们也面临这样的分野。

穷,并不是因为你不努力

4月7日,福布斯公布2020年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我国只有两位企业家入围了身价百亿美元的富豪榜单,一位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4月15日,对于这样一份“殊荣”,李书福在录制一档节目时说:“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无聊的,我从来不看这些东西。我们是追求科技的突破,用户的满意,产业报国理想的实现。”同时,李书福也表达了对富豪榜评选的看法,“从整个社会来讲,一天到晚讲富豪榜,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是很不利的。”

你看看这叫什么境界!富豪榜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这觉悟。我是个俗人,还是喜欢看看。2020的榜单在全球2095位亿万富翁中,只有10位是30岁或更年轻。其中只有三位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Snap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文·斯皮格尔、支付初创公司Stripe的约翰·克里森,以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年仅22岁的化妆品巨头凯莉·詹娜(她是名媛金·卡戴珊同母异父的妹妹)。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中统计了一个人出生日期对其所能成功的影响,他发现,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竟都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9年间,冰球运动出生月份也会影响他的职业生涯的表现,诸如此类的现象等等。就像中国手机江湖也存在类似的规律,小米雷军1969年,华为荣耀余承东1969年,OPPO陈明永1969年,VIVO沈炜1973年,魅族黄章1976年,一加刘作虎1975年,锤子罗永浩1972年,传音竺兆江1973年。

如果你是70后,你03年之前能买到很便宜的房子;如果你是80后,在08年后大学毕业买房,那房价已经翻了几倍了。70年后的一套房相当于80后要工作十年,90后要工作二十年。这跟努力没关系,是时机机缘的问题。

尤其天时地利,很多时候不是个人能决定的,有些成功是后天养成的,但很大多数的情况不是的。

BBC有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腾讯视频有完整系列),记录了14个不同阶层英国孩子的人生轨迹,从7岁记录开始每七年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这项历时49年的纪录片,展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令人乐于看到的一个例外出现了,一名农夫的儿子叫Nicolas,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在《爆发》一书中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专家巴拉巴西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决定我们成为高手的是能力的高低,但让我们成功的是社会网络,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圈层。当能力可以被公平的测量时,能力才华驱动个人成功。所以即使今天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虽然这个阶段还是进行时,我们应该庆幸还在进行时哪怕是末班车,我们可能还有7%的机会。

毕竟,代表阶级门槛的户籍制度逐步在放开。各种城市抢人开始了,21世纪果然人才最贵。近日,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扔个炸,本科生直接落户、专科生缴纳半年社保后可落户;江西南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南昌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实行以群众申请为主、不附加其他条件、同户人员可以随迁的“零门槛”准入政策。

分享
点赞0
打赏
上一篇:滴滴发布《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
下一篇:熬过经济低迷期丨摸象系列